王晴佳教授:新文化史兴起的背景及含义
发布日期:2012-06-15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2年6月12日晚7点30分,美国新泽西州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特聘“”讲座教授王晴佳先生为历史系师生带来系列讲座的第二讲,题为“新文化史兴起的背景及含义”。历史文化学院刘世龙教授、王东杰教授、杨兴梅副教授等师生参与讨论。
关于晚近兴起的新文化史,学界已有颇多解读,王晴佳教授则从西方史学史角度分析其兴起的背景。在他看来,新文化史兴起于传统史学到近代史学的转变过程中,其中,兰克及兰克学派影响甚大。兰克史学以“科学”为己任,塑造了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史学。在此背景下,“进步”史观日渐普及,科学史学、实证史学由是兴起。兰克的科学史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认为历史背后存在规律,侧重抽象考察历史,并推崇宏大叙事。与此同时,“进化”观念催生出历史进步的思想;其二重视史料考证,加深了文艺复兴以来文献考据、比较语言学对西方近代史学的影响,兰克及其学派既注重文献考证,也关注实物辨伪。此二方面造成了人为学者所忽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消逝”与“退隐”于宏大叙事中。王教授认为,史学的科学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方法趋向单一,史学部分地失去了活力。
所谓物极必反,史学内部活力日失以及外部社会的变迁促使历史学者对此种倾向作出修正。20世纪60年代以后,历史学界逐渐出现“叙事复兴”的趋势,那种追求历史规律、宏大叙事、试图作出解释的取向渐渐不为学者认同,转而关注历史中与人相关的文化、生活、情感部分。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emon Davis)的《马丁·盖尔归来》、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的《屠猫记》等可视为新文化史的代表作。在中国史研究方面,史景迁的著作也反映叙事转向的趋势。王教授指出,对叙事史而言,选题十分重要,它体现了研究视野和关怀,文笔优美出众,才能引人兴趣,过去明晰的整体解释不再成为学者最重要的根本追求。
最后,王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人类学对新文化史的影响、新文化史在国内的发展以及如何应用践履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