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考古专题讲座第二讲:我国铁器工业考古的若干问题——以先秦两汉时期为中心

发布日期:2013-12-06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3125日晚,应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教授在66668银河国际博物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我国铁器工业的若干问题——以先秦两汉时期为中心”的学术报告。这是手工业考古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二讲。讲座由白彬教授主持,黄伟教授、赵德云副教授、罗雁冰博士以及我院本科生、研究生近80人聆听了讲座。

中国是世界上做早出现和使用铁器的国家之一,并且走过了独具东方特色特色的钢铁工业技术传统和发展道路。中国古代的钢铁技术和铁器文化对整个东亚和汉代西域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铁器工业考古是手工业考古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白教授以此为引,带领大家回顾了我国的铁器工业考古历史,并将这段历史划分为了四个阶段,即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的铁器工业考古肇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的铁器工业考古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末的铁器工业考古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的铁器工业考古深入和扩展阶段。对此,白教授总结说,我国的铁器工业考古实在整个考古学的大背景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又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它是伴随着田野考古的展开、铁器工场遗址的调查和发掘而实现的,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多学科合作研究趋于成熟,但是铁器工业考古的各个方面发展很不平衡,铁器产品研究和工艺技术研究是长期以来的重点,成果多,其他方面相对比较薄弱。

随即,白教授带领我们开始了我国古代铁器起源的探索,就20世纪关于铁器起源的诸种观点,我国古代铁器的起源观,近年来的研究及进展,铁器起源研究的问题与前瞻,都做了详细论述,尤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即系统收集和整理公元前5世纪之前的早期铁器和有关的文献资料,根据考古发现的早期铁器的类型、年代、分布,结合冶金史学关于早期铁器的金属特性和制作技术等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文献记载进行分析和考察,根据这种方法,白教授研究得出“中原地区人工冶铁最初的发生地域,有可能是在今豫西、晋南及关中一带”。

关于先秦时期铁器工业的发展历程,白教授将其划分为商代西周——铁器的起源和铁器工业的发生,春秋时期——铁器工业的初级阶段,战国时期——铁器工业的初步形成三阶段并就其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引用了大量文献与文物资料,期间就“美金”与“恶金”、《管子》与春秋时期铁器应用状况问题、铁器的用途种类等问题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新的问题与展望。

以铁器、钢铁技术和铁器的应用为主要内涵,中原系统铁器文化对整个东亚和汉代西域产生了直接重要影响。白教授就中原铁器文化向西北地区、北方长城地带、东北地区、东南地区、岭南地区、云贵地区、东北亚地区的扩展均作了介绍,尤其是向东北亚地区的扩展,白教授指出,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为战国晚期,约当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中叶;第二次浪潮为秦和西汉前期,约当公元前3世纪末叶至公元前2世纪末;第三次浪潮,西汉中晚期,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纪年前后。白教授以大量朝鲜半岛出土的铁器为例向我们证明了这点。

最后,白教授总结说,人工铁器的出现即冶铁术的发明,最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它从最初产生到世纪应用,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铁器工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存在一种“互动”关系,这种关联和互动并非同步,而是一种“区间”关系。铁器工业考古历史长、成果多、进展大,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