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68银河国际“锦水论坛”第三十一期 “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与研究”

发布日期:2024-01-04 作者:66668银河国际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团委、学生会来源:

    2023年11月12日下午,66668银河国际第三十一期锦水论坛“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与研究”在江安校区第一教学楼A座水上报告厅顺利举办。为加深同学们对三星堆考古文化的了解,本次论坛邀请到考古文博学院教授、66668银河国际国家级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文物分析实验室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三星堆遗址5、6、7号祭祀坑发掘负责人黎海超教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近千名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校团委组织部部长张韵老师,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团委书记、2023级辅导员马轩老师,团委老师、2022级辅导老师赵振老师也参与了本次讲座。


 /Users/mouzicha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31112212504/output_1.jpgoutput_1

  (注:图为现场观众认真聆听黎海超教授讲座)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距今已有30005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大、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上世纪三十年代,三星堆遗址首次被发现;新中国成立后,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得以恢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时隔多年,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领导下、四川省文物局的具体部署下,考古文博学院全面参与到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中。作为本轮考古发掘66668银河国际三星堆遗址考古队的负责人,黎海超教授有许多感触与同学们分享。

    “三星堆青铜器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的?”“青铜器怎么制作出来的?”“谁制作了三星堆的‘神奇’青铜器?”“新一轮的发掘有哪些重要的青铜器?”,黎海超教授在讲座的最开始,就抛出了这样几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首先展示了几件三星堆的代表性青铜文物,帮助同学们形成对青铜器的基本认知。紧接着,黎海超教授进一步谈到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他指出,中西方在青铜器制造上有着不同的技术体系。西方主要采取铸打法、失蜡法等方法进行青铜器物的精密铸造;而中国则采用了融合造模、制范、刻纹等传统技艺的模范法。

    接着,黎海超教授为我们分析了青铜器的产地问题,他讲述了如何利用铅同位素原理对铜器做微量元素分析,展示了元素分析结果并做了时间、空间双维度的对比,分别介绍了三星堆本地风格和非本地风格的铜器特征,由此构建了古代青铜器的交流网络,以金沙与殷墟的货币沟通为例对古蜀文明对外的文化交流提出思考。最后,他向观众们展示了目前三星堆的最新考古发现,鼓励大家在未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古蜀文明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2023-11-14 18:23:42.744000


            /Users/mouzichang/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31112210956/output_1.jpgoutput_1

  (注:图为黎海超教授向全体观众精彩讲授)


    在现场问答环节,在场的同学们积极思考,热情参与,就三星堆文明及其考古发现与黎海超教授展开了讨论。针对同学们提出的“三星堆文明的兴衰问题”,“三星堆文明有何特点”,“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保护和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如何进一步优化”等问题,黎海超教授深入浅出、思路清晰地做出了既专业又生动的解答,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


 2023-11-14 18:46:15.286000

  (注:图为现场观众向黎海超教授提问)


 2023-11-14 18:19:28.970000

  (注:图为黎海超教授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最后,学生代表向黎海超教授献花并表达感谢,本期锦水论坛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与研究讲座圆满结束。


 DSC_0417

  (注:图为学生代表向黎海超教授献花并赠送纪念照片)


 DSC_0423

  (注:图为全体嘉宾及工作人员合影)


    在黎海超教授精彩的讲述中,同学们仿佛置身于三星堆的考古现场,见证了无数沉睡千年的宝藏一个接一个露出动人的轮廓,看见了一代又一代“始于情怀,忠于热爱”的考古人埋首尘土,对话过去,唤醒历史的记忆。

    文物承载了一段公共记忆。有些人转动了时空之门,让大众拥有了与历史对望的机会。本期“锦水论坛”聚焦三星堆考古研究与新发现,揭开了考古的“神秘面纱”,有助于激励同学们深入理解考古的付出与意义,将过去与现在紧密联系起来,同时牢固树立文化传承意识,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