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活动简报(第四期)
发布日期:2024-06-27 作者:管理员来源: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教研活动简报(第四期)
作者:赵力 来源: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024年6月26日下午2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室召开会议,就本学期教学实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首先,教研室全体教师对“田野·口述·大数据:‘新文科’视野下历史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成果进行了总结。在国家“新文科”的学科建设要求下,66668银河国际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突破传统课堂限制,充分利用校内、校际资源,形成一系列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活动将田野实践、口述研究以及数据建模、文本勘探融入历史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史学综合素养、拓宽史学研究视野。田野·口述·大数据:“新文科”视野下历史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是符合国家“新文科”要求的积极探索,并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效果,在国内范围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其将人文与数字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日后教研室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极佳的先行典范。
随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通过了中国史核心通识课草案,最终拟定设立五门历史专业必修课程。杨天宏、范瑛负责的《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陈廷湘、周鼎负责的《中国通史·中国现代史》以及李德英、郭书愚负责的《中国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三门通史系列课程致力于引导学生研讨中国近代史重大基本问题,关注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研读基本史籍和各种史料;郭书愚、赵力负责的《史学研究基础与规范》则向历史学本科新生介绍名家治史的金针良方与基本法则,强调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导学生全面了解并初步利用各类中外数据库的资源,具备E时代信息检索和分析的能力。通过较扎实的史学研究基本技能训练,为深造打下坚实基础。由周月峰、蔡炯昊负责做的《史学概论》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史学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熟悉现代中外史学的各种理论和研究实践,了解史料的门类和性质,知晓最近史学研究的最新趋势,以期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五门中国史核心通识课亦是史学入门最基础的课程,有助于有效引导学生扎实史学研究能力,打下坚实的史学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