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安仁调查”口述历史工作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14-07-14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475上午8:00,我院进驻安仁镇进行“安仁口述历史调查”的全体同学,踏上了离开安仁、前往下一站实习地点的大巴车,至此,安仁口述调查顺利落下了帷幕。
618日至25,我院参加安仁口述调查的同学经过了三次口述史理论、实践及了解讨论安仁历史文化的培训。626日下午,参加安仁口述调查的2011级历史学基地班学生和硕士博士生共43人在本次口述调查的带队王果、马轩老师的带领下从望江校区出发前往安仁。本次安仁口述历史调查的访谈工作从627始,至74止,共计8天。每天上午进入各个社区(村)采访,下午进行录音文字整理,晚上进行文字校对并召开讨论会。调查期间,同学们工作积极主动,遵守团队纪律,给安仁当地百姓留下了较好印象。72,我院党委副书记鲍成志老师、副院长李德英老师等专程来到同学们入住的宾馆,带来了学院的慰问。
 
image002.jpg
 
调查期间,安仁当地文人王家彬、杨树生两位先生给予了很大帮助。他们先后为我们提供了共计65名具有访谈价值的访谈对象初选名单,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我们联络受访对象,甚至直接带同学们前往受访对象家中。两位老师的鼎力相助为本次口述历史的访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由于得到成都文旅集团及安仁文博管委会的支持,安仁镇政府、各社区(村)及安仁中学分别为我们提供了另外47名访谈对象。在此,向他们致以由衷的感谢。
我们围绕前期确定的军人、家族、袍哥、公馆、教育等主题,对上述两份名单进行筛选并确定每天的受访对象。每天上午,同学们深入到安仁镇的各条街道、各个社区及村庄,与当地老人开展口述访谈,7天共计访谈75人(次),整理并保存下访谈录音近6700分钟,视频近6000分钟,照片350张。经过同学们对现场录音进行的文本转录,并依照“如实录入”的原则尽量逐字转录以还原现场情景,共形成口述文字档案75份,共计100余万字。此外,还搜集族谱4份,受赠当地文人论述当地历史文化的出版作品8种。在口述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既是史料的记录者,又是史料的解读者,大家根据这些材料共写就文章39篇,这些文章文字优美、故事精彩、可读性强,是利用口述档案并将其进一步转换为口述成果的一次较好尝试。以上口述音像、文字档案和同学们创作的文章,形成了本次口述历史调查的初步成果,这些成果数量丰硕,其质量与史料价值得到了安仁当地文人的高度评价。
 
image004.jpg
 
本次访谈工作虽然遇到了准备时间短,方言难懂等诸多困难。但从培训、前期准备、具体的团队运行以及对口述历史这一史学实践形式的理解,都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也培养了大批热爱口述历史、熟悉口述历史实践工作的同学。
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很多,首先,本次实习的三次前期培训与小组讨论不但加强了整个团队的协调与磨合,更充实了同学们对口述历史理论及实践方式的理解,还对安仁的历史人文形成了较为宏观的了解,为在当地开展口述实践做好了知识储备。其次,通过强调与落实每天晚上的全体成员讨论会,各小组分别向大家汇报、交流当日访谈中遇到的问题及形成的经验教训,并围绕口述主题概述访谈内容及其中的亮点与值得深挖之处。会后,各组就第二天的采访对象拟定访谈提纲,王果老师与张杨同学分别就各组汇报与访谈提纲作出点评与指导。这使得各组越来越顺畅、熟练地开展口述访谈,逐日深化对口述主题的认识,使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日臻完善。此外,口述访谈成果向其他形式成果的转换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与深化,经验总结、口述史理论讨论等文章以及将口述材料视作诸多史料中的一种予以运用的论文等成果的出现,值得大家继续努力并予以关注和期待。
口述历史是目前了解20世纪中国基层社会的重要形式,66668银河国际历史文化学院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