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蒙文通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讲座(二):宋朝举人的科举梦

发布日期:2014-11-03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41029下午,“纪念蒙文通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讲座”第二讲在66668银河国际江安校区一教D座D305教室举行。应邀到我校参加“名家讲坛”的著名宋史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朱瑞熙研究员做了题为“宋朝举人的科举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粟品孝教授主持,主要面向历史专业的本科生,也有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前来聆听,刘复生教授和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讲座。
朱瑞熙先生于1961年考入66668银河国际历史系,师从蒙文通先生攻读宋史方向的研究生。对再次能够回到母校做学术讲座,朱先生表示十分高兴。朱先生提到早在30多年前,就开始注意到宋朝举人已经形成一个习俗,即在参加各级各类科举考试过程中普遍求梦,由此推测是否考中。关于这个习俗是否源于唐朝,朱先生认为尚需进一步搜集证据。
 
朱瑞熙先生10月29日_副本.jpg
 
在讲座中,朱先生首先对宋朝的举人做了一个基本介绍。认为宋朝举人是指参加各级考试的各科士人的通称,俗称“举子”。举人虽无“出身”,但可享受免除丁役、身丁钱米的优待。朱先生通过观察北宋熙宁、元祐以及南宋科举取士科目的变化,认为终宋一代,科目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进士科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士人都以进士科登第为荣。这为我们概括出宋代科举推崇进士科这一时代特点。
接着朱先生依据宋代正史、笔记、小说、方志中有关“科举梦”案例的大量记载,揭示了“宋代平民大都做科举梦”的现象。这些举人有为应对梦境而改名字者的现象,还有些举人在求梦时梦见相关考题的范围,他们的结果各不相同,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有。对这些情况的真伪及其背后反映的深层意蕴,朱先生特别强调要做科学分析。
先生还讨论了宋代各地存在的一些所谓“灵验”的祠庙和道观。如北宋时期开封府的二相公庙、利州路梓潼县的英显武烈王庙、江南西路的仰山庙以及南宋临安府的上天竺寺、五圣行祠、太学的土地祠、福建盖竹庙等,都是当时举人考试前“祈梦”或“谒梦”的好去处。朱先生还提出,当时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官员,如魏了翁、陈淳不信科举梦,认为举人迷信科举梦,是谄媚神佛,不务正业,那些被奉若神灵的庙宇只是妖祠,不可相信。
让学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朱先生通过对宋朝举人科举梦相关材料的细致梳理,十分睿智地发现了宋人的报榜习俗。宋代报榜人只由“卒”充当,这些“卒”通常是各地的厢军,而且身穿黄衣。他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向中榜者报告喜讯,而这些报榜人往往要手拿黄旗作为标志,到中第者家时大声报喜讯,登第之家依惯例会犒劳他们,同时还要接待贺客,并击鼓庆祝。这一成果无疑是宋朝科举研究的重要成果。
先生学识渊博,专研宋史五十多年。他的精彩报告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就“宋高宗的评价”、“北宋初恢复幽云十六州”、“秦桧及其妻子的评价”、“蒙文通先生治学教导”等问题向朱先生提问求教,朱先生一一作了回答。其中特别谈到先师蒙文通先生的一些要求,如读书眼界要开阔,学问应该抓一些大问题,要有通史的眼光,做学问要前后反复对比,研究宋史一定要和唐史做对比,等等。这些对同学们的读书学习自然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