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考古系列学术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15-09-28 作者:管理员来源:

       近期,福建博物院栗建安研究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沈岳明研究员、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毛研究员等三位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莅临我院,在66668银河国际博物馆一楼学术报告厅做了陶瓷考古系列学术讲座。
        2015923日晚1930,由栗建安研究员主讲的《中国水下考古发现与海上丝绸之路》如期开展,讲座由霍巍院长主持。在讲座中,栗先生首先介绍了水下考古的定义、操作流程和发展简史,继而展示了我国自2006年到2011年的水下考古成果,并重点解说了福建地区的水下考古发现。立足于前述发现,栗先生将我国陶瓷外销史高度概括为晚唐至北宋、南宋至明代中期和明代晚期至清代三个大的时段,并分别对三大时段的外销瓷品种、外销路线和地区进行了阐述。
      2015924日晚1830,由沈岳明研究员、李建毛研究员主讲的讲座先后展开,讲座由李德英副院长主持。沈岳明研究员以《十二世纪的龙泉窑》为题,择取十二世纪这一龙泉窑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间段为切入点,对该窑厚釉产品的最早出现时间、黑胎青瓷与哥窑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证,提出“厚釉产品的出现时间可提前至南宋早期,很可能在绍兴年间;黑胎青瓷即文献记载的哥窑,哥窑器的突出特征为‘紫口铁足’而非传世哥窑呈现出的‘金丝铁线’特点,基于传世哥窑建立的哥窑特征判断标准是错误的”等一系列新颖的学术观点。
        李建毛研究员《长沙窑及其外销》从时空坐标、瓷器特点、对外贸易和历史地位四个方面对长沙窑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长沙窑兴起于9世纪初而非前辈学者主张的8世纪后半叶,瓷器特点突出表现为融南北工艺、以书画饰瓷、贯东西文化三点,是唐代彩瓷的集大成者,其中的外销瓷特征明显、数量大、分布广,是唐代外销瓷中的领跑者,长沙窑亦因之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位先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考古材料,并对瓷器本身的外貌特征、所属时代和窑口加以细致辨识,更不忘将之置于海上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宏观视野中加以考察,可谓细致与全面兼得,微观与宏观并举,大大开阔了川大师生的眼界。
     讲座后,三位先生还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的问题,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