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河:易正朔、改阳历与民国历法变革

发布日期:2016-04-13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6年4月7日晚7:20-9:30,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左玉河研究员在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704教室给66668银河国际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易正朔、改阳历与民国历法变革”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德英教授主持,王东杰教授、刘世龙教授,以及众多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与青年学者到场聆听并参与讨论。
 
【新闻】左玉河:易正朔、改阳历与民国历法变革(李改)180.png
 
汇报主要围绕四部分内容进行。第一部分中,左玉河老师向在场师生具体介绍了阳历、阴历与阴阳合历的概念。首先他提出,历法是调配年月日的记时方法,研究的是地球与日月运行的复杂关系。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三大系统分别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和这两种周期的调和为计算基础。阳历实为西方历法,拥有季节固定、精确等优点,但只考虑太阳的因素,缺少与月球运转的关系,不利于计算潮汐。阴历主要指阿拉伯历法。中国古代(民国以前)的历法属阴阳合历,即以回归年为一年,朔望月为月,兼顾日、月运转,以置闰法增补缺时。
第二部分,左老师就正朔、易正朔与改年号等问题进行解释。他指出,历法属王官之学,与天命授受、王朝兴衰相关。历代王朝的改正朔带有政治符号,昭示了统治者自身的合法性、正统性;奉正朔成为归属和臣服的重要标志。古代产生过三正,即夏正、殷正、周正,在汉武帝时期被固定下来。历朝除王莽、魏明帝用殷正,武则天、唐肃宗用周正外,其余都用夏正,改正朔演变为名年建元,即改年号。到了清末,新政时期开始改用阳历,带着与时局、世界文明接轨的新意,表征人们感知世界方式开始发生新变化。
第三部分,左老师提出民初历法中的二元社会之说。具体言之,民国开始使用阳历,但编制的新历书、政府公文都采用阴阳历并行的方式。这导致了社会上、下层在历法使用上的分离。上层使用阳历,而下层使用阴历,形成鲜明的二元社会格局。不过总体上阴历占据社会主流。改用阳历对传统的农业生产、经济组织、商业利益、民俗活动等形成重大挑战。
第四部分,左老师分享了关于南京政府废除旧历的看法。1928年前后南京政府采取激进手段自上而下废除旧历运动一事反映出政府、民众在历法问题上的严重对峙与冲突。其背后是由于国民政府没有透彻理解历法背后的深刻意义,错在未理解旧历年对于中国民众的文化和生活意义,仅简单理解使用旧历为奉满清正朔。同时政府对旧历暗含的合理性与旧历岁时节令所蕴的文化内涵估计不足,变通的“挪移”之法过于简单僵硬。左老师最后总结到,南京政府的废除旧历是逐步将中国时钟拧在世界时钟的发条上;未彻底改变阴阳历并行之“二元社会”格局;政府政治权威的使用半径有限,触及民众日常生活习惯时,问题的复杂性会大大增加。
 
【新闻】左玉河:易正朔、改阳历与民国历法变革(李改)1110.png
 
讲座十分精彩,在场师生受到很大启发,积极与左玉河老师互动。大家就近代日本历法是否对中国产生影响、二元社会中新旧历使用是否有明确的阶层区分、政府职员对新历推行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