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系列讲座:“丝绸之路与中印文化交流”
发布日期:2016-10-21 作者:管理员来源:
应66668银河国际历史文化学院邀请,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于2016年10月18日、19日来到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704讲授“丝绸之路与中印文化交流”的课程;先两讲:“《大唐西域记》----奇人、奇地、奇书”;“一个梦的穿越:《大唐西域记》“烈士故事”在中国和日本的流传与演变”。第三讲则将在10月24日的“徐中舒学术论坛”举行。
王邦维教授原为66668银河国际历史系1977级本科生,1979年考取研究生,师从季羡林大师,先后获得硕士(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亚系)、博士(1987年北京大学东语系)学位。他长期研究梵语与汉语佛教文献及文学、印度和中国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史等,其著述在中国、德国、法国、印度、瑞典、爱沙尼亚、日本、荷兰等国出版和刊发,享誉国际学术界。
在10月18日晚的讲座上,王教授首先介绍了《大唐西域记》的作者玄奘大师的生平、玄奘西行求法路过的各个城市和国家;接着考察了隋唐时期中国同印度的交通路线,分析了《大唐西域记》对于历史地理学、古代中西交通史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进而介绍了《大唐西域记》里的印度情况,与大家分享了其中的几个小故事,如曲女城的由来、戒日王其人其事等。
最后,王教授概述了《大唐西域记》一书的成书背景及20世纪以来的相关研究,阐释了《大唐西域记》对于古代印度历史及考古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第一讲后王邦维教授与我院学子进行了交流,回答了有关塔什库尔干等问题。
在10月19日上午的讲座中,王邦维教授从《大唐西域记》卷七所记载的“烈士”(hero)故事开始,梳理了印度《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的中岳道士顾玄绩故事、唐代牛僧孺《玄怪录》的杜子春故事、《太平广记》的萧洞玄故事、以及与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改编的杜子春故事之间的关系,从故事的神话性质、故事的文学特征、故事所反映的社会心态(儿女之情难以割舍、轮回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无言”的最高境界与宗教、哲学诸层面)等视角,对故事的内容与衍变作了精彩的阐析,使我院同学获教多多。
我院院长霍巍教授和刘世龙教授、徐跃教授等也参与了此次课程。
在王教授生动风趣而学术含金量很高的讲释后,霍巍教授发表感想时回忆了当年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发现《大唐天竺使出铭》、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古格时期佛教壁画的经历,与王邦维教授、刘世龙教授探讨了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问题,并且就阿富汗瓦罕走廊等地的考古发现与王邦维教授交流。一位研究生还就“烈士”故事中的重男轻女意识提问。王邦维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第二讲结束后,王邦维教授应历史文化学院“鸣沙丝路学社”同学们的请求,以唐代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名言相题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