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系列讲座之六:
发布日期:2017-09-30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7年9月27日晚,哈佛大学南亚系主任、内亚研究学会主席范德康教授(Prof. Leonard W. J. van der Kuijp)为川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为何做藏学研究?”(Why do Tibetan studies?)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特聘教授石硕先生主持,张长虹博士翻译。本场讲座也是66668银河国际哈佛教授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石硕教授首先对范德康教授来川大讲学表示感谢,同时也对他近十年来对川大藏学研究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诚挚的谢意。
讲座伊始,范教授从自身学生时代的经历说起,之所以选择藏学研究是出于兴趣和喜欢。正如当希拉瑞被问道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回答“因为她在那儿!”同样,“为什么做藏学研究?”“因为她在那儿!”
在本场讲座中,范教授从两个大的方面介绍了西藏的历史和文化,对藏学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深入浅出地做了介绍。
第一个大的方面,藏文化对于了解周边地区的文化很重要,尤其是印度文化、尼泊尔文化、汉文化、西夏和蒙古的文化等尤为重要。
首先来看藏学研究对于印度文化研究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七世纪之后,印度佛教在西藏的传播,使得大量佛经从梵文、于阗文等翻译成藏文,形成藏文文献集成。因此从某个方面来说,藏文文献是印度文献积淀的精华。尤其是大量印度文献丢失之后,如果对印度佛教文化感兴趣,那么就需要阅读藏文文献。历史上,梵文文献翻译成藏文的过程从8世纪持续至13世纪,这些译本反映了佛教晚期的面貌。第二个方面,藏文文献在哲学层面与印度文明有很大关系,这主要是指密续文本。在由梵译藏的过程中,藏文文献保留了大量的密教文本,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藏文大藏经对于保留印度佛教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藏学研究对于尼泊尔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历史上,藏族人难以抵达印度时会选择去尼泊尔。十二世纪时,印度北部遭到伊斯兰文化入侵,寺庙和建筑遭到很大的破坏,这个过程对于世界文明的格局造成了影响,同时对于我们在更大的几大文明之间关系的地图上理解印度文化对西藏的影响有所启发。伊斯兰文化入侵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即西藏人从十三世纪开始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藏族传统上认为印度是世界的中心,藏文明是处于几大文明的边缘。但是到了十三世纪,他们觉得自己成为了世界的中心。这是西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这可能意味着藏族对世界大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当时的藏族人仍然去加德满都河谷,他们用藏文བལ་ཡུལ(尼泊尔)时,指的是加德满都河谷而不是尼泊尔。为什么去这里呢?因为这里保留了纽瓦尔(Newar)的传统艺术、建筑等文化。由此诸多纽瓦尔传统进入西藏,甚至中原,例如著名的艺术家阿尼哥(Anigo,1244-1306),在北京都有他和他团队留下的作品。通过藏学研究可以看到纽瓦尔文化是如何传播到西藏的。
第三,藏学研究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的意义。蒙元之后,藏学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尤为值得重视。首先,1240年,蒙古人征服了西藏,藏传佛教随后进入元朝宫廷,蒙古人极大地推动了藏传佛教的传播。关于元史研究的汉文资料有限,但是有大量的藏文材料留存,尤其是众多贵族高僧的传记,这些传记详细了他们进入宫廷活动的细节。在传记中经常会告诉你他们遇见了谁,做了什么事,带什么东西回到西藏等等。这个过程对于藏文化很重要,如建立寺院、发展思想和艺术等均与这些贵族和喇嘛相关。所以,这些藏文材料对于我们进行元史的研究非常重要,许多信息是在汉文资料中没有的。其次,到了明朝时期,这一时期的藏文资料相对较少,不过藏族人还喜欢去到明朝宫廷,获赠礼物和称号,可以在西藏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声望,同时也获得经济利益。典型的如永乐皇帝,他对藏传佛教十分感兴趣,有自己的上师,其皇子也取了藏文名字,对西藏有诸多的赏赐。另外青海的瞿昙寺也保留了大量明代的壁画。由此可以看到,藏学研究对于明代历史的研究也很有帮助。第三,到了清朝,藏传佛教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中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的西藏,但是也要注重利用藏文的材料。范教授以藏文传记为例告诉我们,清代藏文旅行记之类的文献保留了大量关于清代地方的资料,可以使我们看到当时藏族人眼中的清朝,十分重要。
第四,对于西夏研究。范教授认为藏学研究对于西夏研究也很重要,很多西夏文书都是双语写成的。历史上有很多藏族喇嘛前往西夏,并成为帝师,如著名的热巴帝师。那时候“国师”可以是藏族人、汉族人、克什米尔人等,但是“帝师”的称号仅授予藏族,由此可见藏传佛教对于西夏的意义。
第二个大的方面,范教授从藏文化本身的特征和重要性出发,解释了为何要做藏学研究。藏文化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文化,藏学研究也是一个没有完全被开发的领域。近三十年来海内外藏文典籍的出版推动了藏学研究的进步,也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西藏文化的特色和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物质文化方面,如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有大量艺术史的文献、造像、碑刻等,以及诸多佛教寺院的建筑、佛像、唐卡等,均是西藏艺术的典范之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随后,范教授介绍了藏文文献的特点。藏文文献的第一个特点是数量多。目前发现的藏文文献包括手写本和印刷本。其中,第一个印刷本可能出现于1200年左右。手写本可以让研究者更近距离地接近作者,不同的印刷本可以让我们看到一种文献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流传、演变。藏学研究是一项让人快乐的学问,可以称之为一种思想的活动。这主要体现在藏族文化的几个方面。第一是因明学,更准确地说是逻辑学;第二是对于思考生命比较重要的密续。第三是医学,藏医有其自己的特点,但也吸收了很多周围文化中的医学精华。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让人获得启迪。
讲座结束之后,范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如何更好的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方社区进行田野调查、传统藏族文化保护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详细地进行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