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通讯 冯汉骥学术讲座第43讲:

发布日期:2017-11-20 作者:管理员来源:

 论殷墟─20年来殷墟考古新进展

 
        11月9日晚19点,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唐际根教授(图一)以“论殷墟─20年来殷墟考古新进展”为题,在66668银河国际望江校区文科楼藏研所5楼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本次讲座是冯汉骥学术讲座第43讲,由66668银河国际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映福教授主持,我院李永宪教授、吕红亮教授、于孟洲副教授及原海兵、杜战伟、李兰等老师和学生到场聆听了讲座(图二)。
 1.jpg
(图一:唐际根教授)
       李映福教授首先介绍了唐际根教授的学术背景,并对唐际根教授在百忙之中为川大师生开设讲座表达了感谢。唐际根教授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获历史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考古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考古学博士学位。 
2.jpg
(图二:讲座现场)
现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考古所安阳工作站站长。研究方向为中国青铜时代,并涉及考古学理论、文化遗产管理等。自1996 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站长;1998 年提出商王朝考古学编年框架新说;1999年领导发现商代中期都邑洹北商城; 2005年建成殷墟博物馆; 2006年促成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 年发掘洹北商城宫城; 2009年协助建设中国文字博物馆。曾组织并主持中加合作项目以及中国社科院重大科研项目。在《考古》、《考古学报》、《PNAS》、《Antiquity》等国内外各种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
       此次讲座与唐际根教授未出版的新书《论殷墟》有关。讲座伊始,唐际根教授首先对殷墟考古研究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概述,包括殷墟的概念、范围、布局、性质、与商王朝的关系、与商王朝的历史细节以及与中国考古学史的关系等。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的讲座内容中,唐际根教授介绍了1928年以来殷墟考古工作的开展情况。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李济、梁思永等组织参与了十次殷墟发掘;1950-1996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郭宝钧、安志敏、郑振香、杨锡璋等在殷墟进行发掘;1997-2017年殷墟的发掘主要由唐际根等主持;到2018年,殷墟将迎来发掘90周年纪念。回顾上述各阶段的发掘工作,唐际根教授指出安阳殷墟的发掘实际上相当于是中国考古学史的浓缩。此次讲座内容主要围绕唐际根教授主持发掘的二十年展开。包括1997年黑河路的发掘,此时田野工作重点开始从墓葬转移到居址,同年开展沿洹河两岸的区域调查工作;1999年发现洹北商城并对其进行了发掘研究;2005年殷墟博物馆建成;2006年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开始殷墟的布局研究;2011年至今主要开展殷墟的综合研究。
       第二部分唐际根教授主要介绍殷墟发掘过程中的科研状况与所获的新知。首先是洹北商城的发现,唐际根教授指出近二十年的殷墟考古工作改变了殷墟的概念,洹北商城的发现也是他所经历的殷墟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项。洹北商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北郊, 其西南是举世闻名的殷墟遗址, 二者范围略有重叠。城址方向北偏东13度,平面略呈方形,四周已确认有夯土夯筑的城墙基槽, 南北长2200、东西宽2150米,总面积约4 .7平方公里。宫殿宗庙区位于城址南北中轴线南段,该区内现已发现数十处夯土基址,其中规模最大的基址总面积达1 .6万平方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根据发掘和研究现状,唐际根教授认为洹北商城的年代为商朝中期,指出其发掘更新了商王朝的历史编年框架:早商(二里岗、偃师商城)──中商(小双桥、洹北商城)──晚商(殷墟)。
3.jpg
(图三: 洹北商城及其与殷墟位置关系图)
       其次是对洹北商城与殷墟关系的探讨(图三),对洹北商城和殷墟陶器的类型学研究以及人骨的锶同位素分析,均反映这两阶段文化和人种存在多元结构,说明洹北商城与殷墟不仅在时间上存在先后关系,文化构成上也有不同。唐际根教授指出,新的研究表明,原殷墟宫殿区甲、乙、丙三组建筑基址中甲、乙两组的一部分建筑实际属于洹北商城时期。他还提出对王陵区78AHBM1的新认识,以前普遍将该墓作为迄今发掘过的规模最大的商代中期墓葬,但现在看来,墓主有可能是洹北商城时期的一位王室成员,该墓应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一座商王朝王陵。洹北商城和殷墟年代上的先后引出了商代中晚期的都城迁徙问题。关于安阳殷墟作为大邑商是否为盘庚所迁之殷或是否为商都,学界持有不同意见。唐际根教授认为殷墟虽然没有城墙,但根据王陵和宫殿区的存在及青铜器铭文可以断定殷墟确是商朝都城。
 4.jpg
(图四:洹北商城与殷墟路网水网分布图)
       然后唐教授对殷墟的路网水网布局进行介绍(图四)。目前在殷墟腹地发现了两纵三横路网,道路之间相互连通,路面宽阔,车马痕迹纵横,连接了密集的居民点、手工业作坊。殷墟的水网遗存现已揭露干渠长达2500 余米,还发现一些支渠,工程之浩大显然非一个族邑之力组织修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枝状水系几乎流经半个殷墟,穿行诸多居民点,可见其存在的作用绝非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聚落。殷墟水网这一庞大的人工工程,为将殷墟定义为晚商都邑的提供了又一个有力证据。
       接下来唐际根教授简单分析了商王朝的社会性质,他认为商王朝并非如历史学家所说为奴隶社会。谈及商王朝杀羌人的问题,通过对人骨的锶同位素分析研究,唐际根教授指出祭祀坑中大量的无头人骨应为商王朝从西北地区掳来的羌人。唐际根教授还注意到殷墟与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问题,公元前16世纪,来自中原地区的商王朝南下在武汉建盘龙城,由此也带去了中原的制度、技术,这些文化因素沿长江流域进入四川盆地,进而改变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生态。面对新的技术与制度,青铜时代的长江流域居民进行了文化选择,在考古遗存上表现出与中原青铜文明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可能运用中原的铸造技术来铸造富有本地特色的器物。
       第三部分唐际根教授主要讲述了殷墟与中国考古学史的关系。教授指出,可以将殷墟的发掘史看作中国考古学史的浓缩。中国考古学的开端与殷墟有关,中国考古学者在殷墟发掘中摸索出来的地层学、类型学、区域调查及科学研究等方法,以及器物学研究、分期研究、甲骨研究等均对中国考古学有着深远影响。
       第四部分内容为殷墟的历史学意义。唐际根教授指出,殷墟不仅使商王朝的存在成为信史,使我们获得了许多历史的细节,对殷墟的研究也是研究夏王朝的起点。
讲座的最后,唐际根教授总结“论殷墟”是一项完不成的任务,是一本写不完的书。
      演讲完毕后,聆听讲座的川大师生与唐际根教授就殷墟发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交流。随后,66668银河国际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映福教授对今晚的讲座做了简要总结,并且代表川大师生再次向唐际根教授表示感谢。讲座在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