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

职称:教授

职务:

邮箱:penghua629@sina.com

简 介

彭华,字印川,四川丹棱人。196912月生。198819921996199920012004年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分别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师从谢维扬先生。现任66668银河国际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理事,四川省颜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理事,成都贺麟教育基金会特约研究员。

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近现代学术史、思想文化史以及出土文献、中国儒学、巴蜀文化研究,业余写作人物传记,曾经涉猎风俗、名物与佛教、道教等。在《历史研究》(北京)、《史学理论研究》(北京)、《文献》(北京)、《出土文献》(北京)、《中国典籍与文化》(北京)、《孔子研究》(济南)、《孔孟学报》(台北)、《明报月刊》(香港)等发表学术文章170余篇;在《行为科学》(西安)、《新亚生活》(香港)等发表散文随笔30余篇;在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著作13部(其中3部又有台湾繁体字版),参编著作6部,主编著作6部。

著有《燕国史稿》(2005年初版本、2013年修订本)、《燕国八百年》(2018年)、《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2004年、2011年)、《中国文化探秘·先秦篇》(2010年、2020年)、《印川集:蜀学散论》(2020年)、《民国巴蜀学术研究》(2021年)、《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2022年)、《汉字中国·阴阳》(2023年)、《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2008年,合著)、《马寅初全传》(2008年)、《马寅初的最后33年》(2005年)、《革命星花:杨靖中及其时代》(2015年)、《浪子悲客:古龙传》(2001年、2004年)、《挥戈鲁阳:金庸传》(2001年、2003年,合著),编有《王国维儒学论集》(2010年),参编《中国古代文明起源》(2007年、2012年)、《国史纲要》(2004年)、《儒学文献通论》(2012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大学》(2015年)、《古代哲学与中医文化》(2023年)、《中外历史故事》(2004年)等,译注《华阳国志》等,点校《春秋分记》等,主编《唐学论衡: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2005年)、《情与理:蒙培元先生七十寿辰学术研讨集》(2008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大学》(2015年)、《谢无量全集》(2022年)、《双流四千年》(2023年)、《古代哲学与中医文化》(2023年)等。

论文被《新华文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北京)、《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上海)、《社会科学文摘》(上海)、《学术界》(合肥)等转载,著作被《文摘报》(北京)、《中华读书报》(北京)、《文汇读书周报》(上海)、《天津日报》(天津)、《贵州日报》(贵阳)、《深圳晚报》(深圳)、《宝安日报》(深圳)、《青岛日报》(青岛)、《秦皇岛日报》(秦皇岛)、《书摘》(北京)、《中外书摘(经典版)》(上海)、《中华文化论坛》(成都)等报刊转载、报道和评论。

2015年11月,搜狐网读书频道、中国老年报悦读专刊联合推出——好书榜·十部百岁名家传记推荐。《马寅初全传》榜上有名,排名第三。

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1项,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

招生方向:历史文献学、中国儒学(研究生)

联系信箱:penghua629@sina.com


一、著作

(一)专著类

1.1、《燕国史稿》,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8月。27.5万字。【由硕士学位论文《燕地的古族与古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指导教师:谢维扬教授)扩充、修订而成。】

1.2、《燕国史稿(修订版)》(上下册),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3月。39万字。【书评。(1)朱和艳:《一部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新作——读〈燕国史稿〉(彭华著)有感》,《大雅艺苑》,2014年第1期(总第7期),20145月。(2)惠翔宇:《〈燕国史稿〉(修订版)评介》,《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1期。】

1.3、《燕国八百年》,北京:中华书局,20187月第1版第1次印刷,20195月第2次印刷。32万字。【被评为2018年度读者喜爱的中华书局十佳图书|人文社科类”之一,《光明日报》2019年“一月光明书榜”上榜书目(《光明日报》2019130日第16版)。】【书讯与书评:(1)《一本小书读懂两千年前帝都大历史》(汤序波),《中华读书报》(北京),2018815日第二版。(2)《〈燕国八百年〉——先秦史研究新成果》(汤序波),《贵州日报》(贵阳),2018831日第十五版。(3)《燕国八百年》,《黄海晨刊》(日照)第6756期,2018816日第A15版。(4)《书架扫描·燕国八百年》,《青岛日报》(青岛),2018820日第十一版。(5)《八百年沧桑之间,道不尽的慷慨——读〈燕国八百年〉》(谢天开),《文汇读书周报》(上海),20181015日第六版。(6)《品读厚重历史 体味千年文化》,《深圳晚报》(深圳),20181015日第A12版。(7)《细叙“燕国”沧桑史——〈燕国八百年〉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薛原),《青岛日报》(青岛),20181119日第十二版。(8)《二重证据法与燕国史的纵横书写——关于〈燕国八百年〉的几点感想》(邵莘越),《衡水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9)张天杰:《易水之滨的两个复仇故事》,《天津日报》,201941日第11版。(10)《〈燕国八百年〉:雅俗共赏 好读好看》(汤序波),《宝安日报》(深圳),2019423C12版。(11)《先秦史研究的新成果——〈燕国八百年〉》(汤序波),《秦皇岛日报·副刊》(秦皇岛),2019516日第7版。(12)李夏恩:《北京,一座城市的历史》,《新京报》(北京),2020912日第B12版“书评周刊”。(13)桑东辉:《溯源穷流 探赜索隐——评〈燕国八百年〉》,《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第五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第303306页。】

2、《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全二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2月。48.7万字。【由博士学位论文《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指导教师:谢维扬教授)修订、增补而成。】

3、《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20084月。18.6万字。合著,第二作者。

4.1、《中国文化探秘·先秦篇:“北京人”的头盖骨去了哪里?》,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1月。14.3万字。

4.2、《中国文化探秘·先秦:文明的曙光》,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6月。15.9万字。

5、《印川集:蜀学散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4月。37万字。【书评。邵莘越:《月印万川:蜀学的上下纵横——读〈印川集·蜀学散论〉有感》,《秦皇岛日报》(秦皇岛),2021818日副刊B3版。】

6、《民国巴蜀学术研究》,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202111月。47.8万字。【报道:《学人成果》,《四川日报》,2021年1213日第11版。】【书评:(1)谢天开:《〈民国巴蜀学术研究〉:承继启新的跨界研究》,《秦皇岛日报》,2022112日副刊B3版。(2)陈名扬:《“绍先哲,起蜀学”——〈民国巴蜀学术研究〉评介》,《文史杂志》(成都),2022年第3期。(3)桑东辉:《民国学术的巴蜀气象——〈民国巴蜀学术研究〉的地域文化书写》,《地域文化研究》(长春),2022年第4期。】

7、《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8月。22.3万字。【书评。林赶秋:《会通古今中西,建设新文化——读〈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华西都市报》(成都),20221028日A16版。】

8、《汉字中国·阴阳》,北京:华夏出版社,2023年。

9、《王国维儒学论集》,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201011月。65万字。【选编、点校、整理。】

(二)传记类

1、《马寅初全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10月。29.2万字。【转载情况:《中华读书报》20081119日第十五版(半版)、《文汇读书周报》20081121日第十六版(整版)、《文摘报》20081127日第六版、《中外书摘(经典版)》2009年第3期、《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9年第4期、《爱情婚姻家庭(风云人物)》2011年第Z1期,等等。】【2015年11月,搜狐网读书频道、中国老年报悦读专刊联合推出——好书榜·十部百岁名家传记推荐。本书榜上有名,排名第三。】

2、《马寅初的最后33年》,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7月。21万字。【转载情况:《书摘》2005年第12期。】

3.1、《浪子悲客:古龙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3月。22万字。

3.2、《侠骨柔情:古龙的今世今生》,台北:大都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4月(繁体字版)。

4.1、《挥戈鲁阳:金庸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3月。22万字。合著,第一作者。

4.2、《漫谈金庸:刀光·剑影·侠客梦》,台北:大都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11月(繁体字版)。合著,第一作者。

4.3、《风华再现:金庸传》,台北:大旗出版社,20038月(繁体字版)。合著,第一作者。

5、《革命星花:杨靖中及其时代》,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20156月。20万字。【书讯:“《杨靖中及其时代》还原传主革命生涯”(汤序波),《中华读书报》,20151216日第二版。】

(三)参编类

1、《引言:文化·文明诠释》、《人类起源论争聚焦》、《猿人·古人·新人》、《旧石器·火》、《“新石器革命”》、《原始社会的音乐和舞蹈》、《红山文化》、《龙山文化》、《大同之世的终结》等,《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4月,20123月。7.5万字。

2、《国史纲要》第二章《三代文明》、第三章《社会转型期的东周文明》,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2月。5.7万字。

3、《孔子与老子——中国文化的两大巨擘》等(共计二十节),《中外历史故事》,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1月。4.8万字。

4、《儒学文献通论》第十七章《出土儒学文献》,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3月。7.8万字。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大学》第一、四、五、九章,贵阳:孔学堂书局,201510月第1版(20178月第1刷)。

(四)古籍类

1、[]常璩撰,彭华译注:《华阳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23年。

2、[]程公说著,彭华点校:《春秋分记》,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即出。

3、[]彭端淑著,彭华编注:《彭端淑诗文集新编新注》,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即出。

(五)主编类

1、《唐学论衡: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上下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11月。副主编。

2、《情与理:蒙培元先生七十寿辰学术研讨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月。主编之二。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大学》,贵阳:孔学堂书局,201510月(20178月第一刷)。主编之二。

4、《谢无量全集》,成都:巴蜀书社,2022年。副主编。

5、《双流四千年》,北京:方志出版社,2023年。执行主编。

6、《古代哲学与中医文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3年。副主编。


二、论文(大致按时间为序)

《说秦人“尚黑”》,《历史大观园》(广州),1989年第10期。

《〈后汉书〉勘误一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长春),1991年第3期。

《外语——书页的装饰》,《社会科学报》(上海),199166日第三版。

《宗教世俗化的三个层面》,《社会科学报》(上海),199264日第三版。

《〈史记〉——世界性的巨著》,《华东师范大学校刊》,199168日。

《佛教艺术在敦煌(节录)》,《青年史学》第四十一期,1991年。

《佛学的彻悟:亚历克斯·威曼论文集》(译文),《青年史学》第四十二期,1991年。

《诠释学循环的诠释》[附录:诠释学循环(译文)],《青年史学》第四十三期,1992年。

《人类文化的镜子——读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青年史学》第四十三期,1992年。

《嵇康的养生观》,《健与美》(北京),1993年第3期。

《“支那”考综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西安),1994年第4期。

《名片·历史·收藏》,《收藏》(西安),1994年第4期。

《少数民族的火葬》,《民族》(成都),1994年第7期。

《话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1994年第89期(合期)。

《我国古代的胎教之道》,《华夏文化》(西安),1995年第2期。

《红枣:益气护肤》,《医药与保健》(西安),1995年第3期,第12页。

《从“史迪威事件”看中美关系》,《宜宾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

《文成公主的死因》,《民族》(成都),1995年第4期。

《禅的智慧》,《智囊》(西安),1995年第6期。

《莲花东渐 菩提兴嬗——试论佛教的中国化》,《宜宾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漫谈佛教的茶文化》,《普陀山佛教》(舟山),1996年第3期。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华夏文化》(西安),1996年第4期。

《竹林名士与音乐的关系》,《历史教学问题》(上海),1997年第1期。

《学术研究与西学援引的规范》,《社会科学报》(上海),199726日第三版。

《文化大师的情怀与世界——读〈陈寅恪的最后20年〉有感》,《大夏之声》(上海),1997415日第三版。

《缪斯·密涅瓦的猫头鹰——电影〈霸王别姬〉随想》,《研究生界》(上海),19971020日第四版。

《桃木崇拜漫谈》,《文史杂志》(成都),1997年第2期。

《嵇康与〈广陵散〉》,《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1997年第4期。

《啸之新考》,《文献》(北京),1998年第1期。

《百越文身习俗新探》,《四川师院学报》(南充),1998年第1期。

《南宋临安的瓦市》,《宜宾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

《苏东坡与禅师》,《禅》(石家庄),1998年第1期。

《苏轼与佛教人物的交往》,《华夏文化》(西安),1998年第2期。

《葡萄酒在中国》,《寻根》(郑州),1997年第2期。

《斗茶》,《寻根》(郑州),1998年第1期。

《“润笔”——中国古代文人的稿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1998年第3期。

《竹笋史话》,《文献》(北京),1998年第4期。

《“解释文句”与“讨论问题”》,《社会科学报》(上海),1998611日第四版。

《追求学术语言的个性》,《社会科学报》(上海),19981112日第三版。

《重视新材料 重写学术史》,《社会科学报》(上海),1999128日第四版。

《史学研究如何走出深闺》,《社会科学报》(上海),199943日第三版。

《黄庭坚与佛教》,《华夏文化》(西安),1999年第1期。

《百仞高崖之上的千古奇观——中国悬棺葬管窥》,《贵州文史丛刊》(贵阳),1999年第2期。

《殷商名号考》,《殷都学刊》(安阳),1999年第3期。【收入《甲骨文献集成》(第二十一册),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20014月。】

《陈寅恪的文化史观》,《史学理论研究》(北京),1999年第4期。

《陈寅恪“种族与文化”观辨微》,《历史研究》(北京),2000年第1期。

《史家与社会:辩护与思索》,《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

《“殊途同归”与“同途殊归”——从思想交融角度看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先秦“三胡”综考》,《贵州文史丛刊》(贵阳),2000年第2期。

《历史上的音乐奇才蔡邕》,《贵州文史天地》(贵阳),2000年第6期。

《唐君毅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关于方法论的讨论与比较》,《宜宾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嵇康的音乐成就》,《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2001年第11期。

《天困斯人——陈寅恪为什么放弃了对佛教的研究?》,《社会科学报》(上海),2002620日第八版。

《“最早的中国人”是谁?》,《社会科学报》(上海),2002822日第八版。

《重视学术规范 发挥史学功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淮阴),2002年第4期。

《“无为”思想发凡——以先秦汉初的儒家和道家为考察中心》,《孔孟学报》(台北),第八十期,2002年。【后改动个别文字和标点,又载:(1)《先秦文学与文化》第四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2月;(2)《钟肇鹏先生纪念文集》,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67月。】

《乐舞之原》,《寻根》(郑州),2003年第3期。

《中国古代的名片》,《寻根》(郑州),2003年第6期。

《直面“全球化”的中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恒道》第二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宝剑的文化意象》,《湖湘论坛》(长沙),第17卷(20048月)。

《马寅初年谱简编》,《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淮阴),2005年第1期。全文收入《现当代学人年谱与著述编年》,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燕国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的官僚机构和封君制度》,《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贺麟年谱简编》,《思想家》第一辑,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

《孔子名字新解》,《思想家》第一辑,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

《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论语〉为考察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成都),2005年第11期。

《初任北大校长时的马寅初》,《书摘》(北京),2005年第12期。

《墨学的流衍及影响——以墨家和道教的关系为考察中心》,《蒙文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线装书局,200512月。

《贺麟年谱新编》,《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淮阴),2006年第1期。全文收入《现当代学人年谱与著述编年》,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古“筑”探源——中国古乐器探索之一》,《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贺麟的文化史观》,《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永州),2006年第3期。

《〈华佗传〉、〈曹冲传〉疏证——关于陈寅恪运用比较方法的一项检讨》,《史学月刊》(开封),2006年第6期。

《贺麟与唐君毅——人生经历、社会交往与学术思想》,《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

《陈寅恪与佛教研究》,《宗教学研究》(成都),2006年第4期。

《和谐社会的建构离不开礼与法——以儒家为考察中心》,《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论境界与情感——中国儒学的一个向度:从冯友兰到蒙培元》,《情与理:蒙培元先生七十寿辰学术研讨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月。

《谢无量年谱》,《儒藏论坛》第三辑,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20095月。

《王国维之生平、学行与文化精神》,《儒藏论坛》第四辑,成都:巴蜀书社,200912月。

《“古八德”总论》,冠于《“古八德”研究与故事新解》(八册)每册之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2月。5.5万字。

《佛教伦理的“儒学化”》,《社会科学报》(上海),2010422日第五版。

《试论佛教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儒学化”》,《西华大学学报》(成都),2010年第2期。

《苏轼与禅师的交游》,《苏轼研究》(眉山),2010年第3期。

《王国维与巴蜀学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淮阴),2011年第3期。

《“同情的理解”略说——以陈寅恪、贺麟为考察中心》,《儒藏论坛》第五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孔孟学报》(台北),第九十期,2012年;压缩稿载《善道》创刊号,四川·成都,20107月。

《宋育仁与近代蜀学略论》,《历史教学问题》(上海),2011年第2期。

《苏轼与禅师的交往及其影响——兼论苏氏蜀学与三教会通》,《宋代文化研究》第十八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12月。

《先秦农家与阴阳五行》,《西华大学学报》(成都),2010年第5期。

《名人与口吃》,《文史杂志》(成都),2011年第1期。

《华阳王秉恩学行考》,《中国典籍与文化》(北京),2011年第3期。

《郭店楚简研究述评》,《古籍整理研究学刊》(长春),2011年第3期。

《贺麟先生学术年表》,附录于贺麟:《近代唯心论简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2月;又附录于贺麟:《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0月。说明:《近代唯心论简释》、《文化与人生》均属“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代罗叔言参事)〉笺疏——兼谈王国维之死因》,《儒藏论坛》第六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12月。

《出土儒学文献研究》,《中国儒学年鉴》2011总第11卷,《中国儒学年鉴》社,2011年。

2010年儒学大事编年》,《中国儒学年鉴》2011总第11卷,《中国儒学年鉴》社,2011年。

《儒学文化的三大层面及其当代价值——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审察视角》,载《大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20121月。

《博求“三通”:苏氏蜀学的形神与风骨》,《孔子研究》(济南),2012年第4期。

《“中国儒学”学科的客观存在与学科特征:一项历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成都),2012年第5期。

《出土儒学文献研究》,《经学年报2010年》,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6月。

《出土儒学文献研究论著目录》,《经学年报2010年》,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6月。

2010年儒学大事编年》,《经学年报2010年》,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6月。

《贺麟代表作三种提要》,《善道》“贺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刊”(总第八期),四川·成都,20129月。

《〈儒家思想与地域文化〉序》,载曾毅等:《儒家思想与地域文化》,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201212月;又载《衡水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齐桓公伐戎救燕及其相关问题——以经史为双重审查视角》,《黑龙江社会科学》(哈尔滨),2013年第1期。

《在历史与文学之间——看电视连续剧〈赵氏孤儿案〉有感》,《衡水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贺麟与蜀学——关于现代蜀学的梳理与思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南充),2013年第4期。

《章太炎与巴蜀学人的交往及其影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淮阴),2013年第4期。

《中国缠足史考辨》,《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儒藏·史部〉书院志八种提要》,《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永州),2013年第11期。

《王国维的学术中国梦》,《文史知识》(北京),2013年第10期。

《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笺注——兼谈王国维与沈曾植之交往与影响》,《儒藏论坛》第七辑,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20143月。

《王国维与〈周易〉研究》,《周易研究》(济南),2014年第5期。【转载情况:《王国维〈周易〉研究得失互现》,《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北京),2015年第3期。】

《稀世瑰宝毛公鼎》,《上下五千年》(上海),2014年第3期。

《“太一”臆解——关于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的一项比较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成都),2014年第6期。

2010年出土儒学文献研究综述》,《西华大学学报》(成都),2014年第6期。

《汉武帝的武功与文采》,《衡水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嘉靖与道教关系述论》,《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蜀学之形神与风骨综论——以文史哲或经史子集为考察对象》,《殷都学刊》(安阳),2014年第3期。

《〈圆梦大雅堂〉序》,载骆志勤:《圆梦大雅堂》,北京:团结出版社,201410月。

《〈丹棱历代乡贤名人诗文赏读〉序》,载郭文元:《丹棱历代乡贤名人诗文赏读》,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8月;又载《东坡文学》(眉山),2015年第3期(总第13期)。

2011年出土儒学文献研究综述》,《西华大学学报》(成都),2015年第5期。

《蹴鞠:足球在古代中国》,《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文献大家傅增湘》,《巴蜀文献》第二辑,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201512月。

《〈谢无量年谱〉订补》,《儒藏论坛》第十辑,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201512月。

《贺麟译学大义述——兼与严复、梁启超、王国维、陈康相参照》,《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南充),2016年第1期。

《神秘的三星堆面具》,《上下五千年》(上海),2016年第1期。

《古礼探源——多维视角的综合考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春),2016年第1期。【转载情况:(1)《古礼探源——多维视角的综合考察》,《新华文摘》(北京),2016年第6期,第6265页。(2)《古礼探源——多维视角的综合考察》,《历史学报》(北京),2016年第1期,第205216页。】

《展望中国文化“全球化”》,《华夏文明导报》(兰州),2016128日第A06版。

《孙膑与庞涓的“生死对决”》,《上下五千年》(上海),2016年第5期。

《〈丹棱地方文史杂记〉序》,《大雅艺苑》(丹棱),2016年第1期(总第9期)。

《一代名流谢无量——生平志业、学术成就与蜀学因缘》,《关东学刊》(长春),2016年第7期。又载《博物馆学刊》第八辑,成都:巴蜀书社,20226月。

《“神明”臆解——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研究之二》,《中原文化研究》(郑州),2016年第5期。

《诗僧可朋:其人及其诗》,《蜀学》第十二辑,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社会科学研究》(成都),2017年第3期。【转载情况:(1)《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上海),2017年第4期。(2)《中国传统思维的局限性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学术界》(合肥),2017年第7期。(3)《中国传统思维三大特征:整体、辩证、直觉》,《社会科学文摘》(上海),2017年第8期。(4)《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新华文摘》(网络版),2017年第20期。】

《儒家忧患意识述论》,《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儒家民本思想述论》,《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人伦大经:“五行”与“五常”》,《孔学堂》(贵阳),2017年第3期。

《道术有别:王国维的艺术观》,《中国美术》(北京),2017年第6期。收入《水中盐:文化艺术视角下的王国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

《宝剑与中国文化》,《关东学刊》(长春),2018年第1期。

《古代名人与謇吃》,《文史杂志》(成都),2018年第3期。

《“生成”与“变化”——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研究之三》,《中原文化研究》(郑州),2019年第1期。【转载情况:《“生成”与“变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上海),2019年第2期,第202页。“学术卡片”。】

《贺麟“新心学”认识论述略——以“自然的知行合一观”为中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南充),2019年第1期。

《王国维的治学特色与史学方法——以“二重证据法”为考察中心》,《西部史学》第二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我是谁?”——由欧阳锋的结局说开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南宁),2019年第3期。

《璀璨明珠——三星堆文化》,《攀枝花史志》,2019年第3期。

《陈寅恪在成都(19431945)》,《关东学刊》(长春),2019年第5期。

《“叶嘉别传”:苏轼与茶文化》,《中国文化》(北京),第50期(2019年秋季号),201910月。

《西川生妙莲:民国佛教的巴蜀篇》,《地方文化研究》(南昌),2019年第6期。【转载情况:《西川生妙莲:民国佛教的巴蜀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上海),2020年第2期,第171172页。“专题研究”。】

《清人汉学著作六种提要——兼谈清代学术的会通特点》,《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呼和浩特),2020年第1期。

《谢无量传略》,《儒藏学案》,成都:66668银河国际出版社,20209月。

《国人取字有讲究》,《文史杂志》(成都),2020年第5期。

《程公说与〈春秋分记〉》,《西华大学学报》(成都),2020年第5期。

《清华简〈越公其事〉研究述评》,《地方文化研究》(南昌),2020年第5期。

《〈春秋〉“鼷鼠食郊牛角”新解》,《中原文化研究》(郑州),2020年第6期。

《巴蜀名片:川剧》,《寻根》(郑州),2020年第6期。

《四川抗战文化年表》,《成都研究》第二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12月。

《四方之民与四至之境——清华简〈越公其事〉研究之一》,《出土文献》(北京),2021年第1期。

《先秦民族史观钩沉——兼论周朝“夷夏”之辨》,《思想战线》(昆明),2021年第2期。【转载情况:《先秦民族史观钩沉——兼论周朝“夷夏”之辨》,《社会科学文摘》(上海),2021年第7期。全文转载。】

《〈认识金马河〉序》,《秦皇岛日报》(秦皇岛),2021412日副刊B3版。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丹棱艺文志〉序》,《秦皇岛日报》(秦皇岛),2021519日副刊B3版。

《〈双流四千年〉序》,《秦皇岛日报》(秦皇岛),2021621日副刊B3版。

《求真、明道、唯美的学人年谱——读〈汤炳正先生编年事辑〉有感》,《中华读书报》(北京),2021825日第20版。

《丹棱“三彭”名字小考》,《文史杂志》(成都),2021年第5期。

《俊才彭遵泗:其人及其书》,《巴蜀史志》(成都),2021年第6期。

《时间性·主体性·创造性——禅宗的现代诠释》,《西部史学》第七辑,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

《王朝正统论与政权合法性——以商周鼎革为例》,《66668银河国际学报》(成都),2021年第6期。【转载情况:(1)《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上海),2022年第1期。“学术卡片”。(2)《历史学文摘》(北京),2022年第1期。全文转载。(3)《王朝正统论与政权合法性》,《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上海),2022年第2期。“学术卡片”。】

《杨靖中及其〈自述历史〉》,《巴蜀文献》第七辑,成都:巴蜀书社,20221月。

《彗星尸子:其人及其书》,《巴蜀史志》(成都),2022年第1期。

《融会与创新:近代巴蜀学术的特色》,《贵州社会科学》(贵阳),2022年第1期。

《彭端淑年谱新编》,《成都大学学报》(成都),2022年第3期。

《才子彭端淑:其人其书其学》,《地域文化研究》(长春),2022年第5期。

《马寅初校长在北京大学——关于马寅初传记的说明与补充》,《明报月刊》(香港),2022年第6期。

《近代蜀学的转型与面向——以语言文字学为切入视角》,《天府新论》(成都),2022年第5期。

《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不朽观》,《武陵学刊》(常德),2022年第6期。

《战国四大学术中心平述——基于“二重证据”的考察》,《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第六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

《〈尔雅·释天〉岁名疏证——兼论上古纪年方式三种》,《中国经学》第31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三、获奖情况

198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校级科研学术论文奖。

1991年,获上海市级科研学术论文奖。

1992年,获上海市级科研学术论文奖。

1991年,获华东师范大学首届“五四”书评一等奖。

199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书评”一等奖。

1997年,获华东师范大学首届“华为奖学金”。

200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

2006年,《燕国史稿》获四川省教育厅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6年,《马寅初的最后33年》获宜宾市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四、科研项目

1)“燕国历史文化研究”,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川教科SB04014)。已经结项。

2)“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12YJAZH099)。已经结项。

3)“民国时期巴蜀学术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BZS014)。已经结项。

4)“贺麟年谱长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进行中。

5)《王秉恩日记》,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项目序号:149

6)《华阳国志》,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项目序号:394


五、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战国简帛研究》、《经典研究及导读》、《儒学思想研究》、《国学通论》、《国学专题研究》等。